
凤凰单丛茶产地分布与地理环境介绍
发布时间:2021-01-15 浏览次数:1590
一、凤凰单丛茶产地分布
潮州位于广东省的东部,韩江的中下游。1991提12月经国务院批准,升格为地级市,辖潮安县、饶平县和湘桥区,面积3613.6平方公里,地势北高南低,山地、丘陵占全市面积的65%,主要分布在潮安县北部和饶平县,凤凰山脉系戴云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斜脉,它的主峰凤鸟髻海拔高度1497.8米,是粤东地区的最高山峰。凤凰山上有茶园8000多公顷,分布于43个镇(场),形成三个分布层次构架。即主产茶区:凤凰、坪溪、铁铺、三个万亩茶叶基地,茶园拥有量点全市茶园面积40.1%,凤凰、坪溪是全省闻名的茶叶专业镇,全市有140多个茶叶专业村,重要产区包括潮安县赤凤、归湖、文祠和饶平县的新丰、浮滨、新塘等18个镇,面积约4300公顷,是潮州茶叶基地的重要补充;一般产茶区分布22个镇(场),这些镇是山区与平原的过洋地带,经济作物多样,有茶但不具规模。
据统计,潮州市2005年末,总人口252万多人,居住汉、畲两个民族。
潮安县地处韩江中下游。韩江贯穿全县南北96公里。县东与饶平毗邻,西与揭东县分界,南连汕头经济特区、澄海区,北与丰顺县接址。面积1238.77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25.3万亩,山东省地丘陵面积110万亩,其中茶园9.4万亩,辖凤凰、赤凤、文祠、归湖、铁铺等18年镇和万峰林场,共有461个行政村和28年社区居委会。2005年末,总人口108.25万人,其中畲族2100多人。
凤凰镇在潮州市区之北,凤凰山之中,属潮安县管辖(1958年11月之前的数百年为饶平县所辖)。东与饶平县接址,南与本县文祠镇、归湖镇毗邻,西与万峰林场相连,西北、北与丰顺县交界。面积231.73平方公里。其中山地265178亩,耕地面积2.2万亩,茶园面积约5万亩(其中高产茶3万多亩,名优稀茶园2.8万多亩。)是凤凰单丛茶的发祥地和主要产区,名优茶的重要产地。1995年3月国家农业部命名为“中国乌龙茶(名茶)之乡”。辖乌岽、凤溪、凤西、樁崛、二垭、凤北、石古坪(畲族村)、棋盘、东赏、西春、虎头、福南、福北等27年村委会和两个社区居委会。
饶平县位于广东省最东端。东与福建毗邻,西连澄海市、潮安县,北与大埔县接址,南临南海,居汕头、厦门两在经济特区之间,与台湾隔海相望。面积1694平方公里。2005末全县总人口97.17万人,辖坪溪、新塘、三饶、新丰、茂芝、建饶、上善、下善等21个镇和韩江林场。茶叶生产全县已建成浮滨坪溪岭头单丛茶之乡为龙头,以北部山区、中部平原腹地为主的,面积6万亩的生产基地。年产茶叶近1万多吨。
二、 茶树生长的特定地理环境
凤凰茶树是国家级优良的茶树品种之一。它之所以会成为国家最优良的茶树品种,是因为有勤劳、聪明的凤凰人民精心培育和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——适宜的温度、湿度、水分、光照、土地等自然条件,换句话说,富有灵气的凤凰山为它造就了优越的生长环境,为它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。
(一)凤凰山
凤凰山古称翔凤山。古人将凤凰鸟的形象与堪舆学的“观形察势法”的风水理论相结合,把酷似凤鸟的头冠的主峰定名为凤鸟髻。清康熙二十五年饶平县令刘标编?的《饶平县志》载:“在县治西四十里,高压群峰,山顶翠如凤冠,乘风能鸣,称为飞凤岭,东北三座山的山坡倾斜似凤鸟之尾巴,称为凤尾岭,故此,将众多的山看作一只飞翔的凤。南朝陈(公元557——589年)沈怀远在撰著《南越志》时便把它记载为翔凤山。唐代堪舆学家(俗称风水先生或称地师)在翔凤山的南方,发现双髻梁山形似凰鸟之头冠,认为这片山地应称为凰,凤与凰双双展翅飞翔,因而,翔凤山改称为凤凰山。唐代李吉甫在《元和郡县图志》(806——826年)载:“凤凰山在海阳县(即今潮安县)北一百四十里。”宋绍圣四年(1097年)《新定九域志·古迹·卷九·潮州》载:“凤凰山,《南越志》为翔凤山。”这就再次证实凤凰山的历史名称。所以说,由几百座大大小小的山峰组成的凤凰山自唐代得名,并沿用至今。
凤凰山峰峦此起彼伏,连绵不断,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50多座,这些“层峦耸翠,巍然上重霄;山峰迭峙,岩岫常烟霞”唐熙50年饶平县郭于蕃《凤凰地论》落云缭绕,浓雾弥漫,漫射光多,直射光少,给茶树造就了良好的生长环境,孕育优良的品质。古云:“高山出好茶。”常方只道:“山上‘有仙则名’”。相传古时候,凤鸟髻、乌岽山是神仙嬉游的地方,天池是王母娘娘沐浴之处,因此,产生了神仙与名茶、皇帝与名茶、驸马爷与名茶的传说。现在,凤鸟髻山顶还有仙井、仙脚印;乌岽顶石壁上也有终年水不干涸的仙井和仙脚印、仙绞椅、太子洞、太子椅等。郭于蕃在《凤凰地论》中论断:“尝观凤凰一山,吾饶(凤凰镇自古至1958年属饶平县管辖)之名胜也。”所以,这里则“有茶则名”、“名山出名茶”的称谓,理所当然。
(二)地形条件
地形条件包括:海拔、地形、坡度、坡向等。由于山区地形复杂,微域气候变化也较大。因而影响茶树生长发育也比较显著,同时也相应地影响着茶叶品质。
凤凰山是粤东地区最古老的山,从地质资料中获悉,凤凰山的花岗岩体属燕山运动第三期的岩浆,(据说是一亿三千七百万年以前形成的)大多黑云母花岗岩粗粒结构,岩石风化较深,表层物理风化不断发展。因此,在凤鸟髻、万峰山、乌岽山的山腰上,是粗晶花岗岩发育的山地红地和黄地上,有机质含量在1%——2%之间,矿物质含量也多,微量元素和化合物非常丰富,为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内质提供了物质基础,尤其是促进凤凰单丛茶独特的山韵蜜味的产生。正如乌岽山的名、优、稀凤凰单丛茶树受海拨高度1329米的天池水福荫,那样,——从地下深层涌出来的水渗透到乌岽山腰的泥土中,浸出微量元素,供给茶树吸收,从而使它们的山韵蜜味最浓、最持久、最悠长、经济价值最高。也如东部的大质山(古称百花山,宋代称待诏山)为花岗岩闪长岩发育的山地赤址和片麻岩址土(俗称石?底)也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,最适合茶树生长。石古坪(畲族)村、田宁埔村、棋盘村出产的茶叶,有浓郁的桔子花各味和“油气味”的特韵(俗称铁锈味,传说是由于大质上蕴藏汕岗岩的缘故)滋味甘醇爽口,十分惹人喜爱。
1、海拔高度:凤凰名茶是产于海拔400~1000公尺的高山上,除了高山云雾多,漫射光多,对茶树的合成有利,并且空气湿度增大,叶片生育好,持嫩性强外,还由于高山林木的落叶,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多,日夜温差又大,白昼光合作用强,积累物质多。夜晚气温低,呼吸作用弱,消耗物质少,有效积累物质多,特别是叶片内所含的物质包括一些芳香物质较多,从而提高了成茶的香气成分,特别是对茶叶品质有良好影响的复杂儿茶素如L-EGCG等,高山茶中含量也较多。
随着海拔高度升高,各种环境因子也在发生变化。但总的来说,海拔高度愈高,气压和气温愈低,而降雨量和空气湿度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,但超过某一高度时,空气湿度和降雨量又开始下降。如凤凰茶种植在1000公尺以下的山地,生长很好,1000公尺以上山地的气温偏低,最低气温达零下2. 4 ℃,每年I-2月初春季节,茶树常受春寒霜冻危害。所以茶树种植,不是要求海拔高度愈高愈好,而是有一定限度的。
由于海拔高度差异影响小区气候不同,同时影响茶树的物质代谢方向和强度,相应地影响着茶叶品质,
2、坡向:坡向不同,气候与土壤因子都有很大差异。
3、地形:凤凰茶区的地形复杂,四面高山环抱,峰峦重叠,山脉纵横交错,大都呈东北—西南走向,地势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,形成以凤凰山为中心的若干谷地,呈零星分布状,境内干米以上山峰近10座。如乌岽山是西北----东南走向, 西北,东南两边又连西南---东北走向山地.座西南向东北的坡地比座东北向西南的坡向好; 西北边是座西北朝东南较好.因座西南向东北的坡地,虽受北方南下冷空气影响, 但有西北边的山地横挡,侵袭较小,也把东南海洋性的湿风停留在山谷, 云雾不散,光照适宜,土壤湿度较大,利于茶树生长。而座东北向西南坡地,日照较强,直射光较多,土壤湿度较小,不利于茶树生长。
(三)气候
1、光照
凤凰茶区处于北纬23. 5度,海拔400-100。公尺以上的高温多湿的海洋性气候地区。据本地气象观测资料(1949-1986年)统计,历年平均积温为7061. 6℃,比本地平原偏少8024. 63 ℃;历年平均日照量为1402. 9小时,比本地平原偏少524. 3小时。这些数据说明这里有相对于本地平原低光照强度、短日照量和短波光质的自然光照特点,为凤凰茶的喜温、耐阴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良好的生育条件。凤凰茶种植在常年高山云雾多,空气湿度大的生长环境,使其光合作用处于适当低光照强度,直射光减少,漫射光相对增多的光照条件下,使茶叶有效地形成和积累了鲜叶原料的化学物质组分,从而提高了茶叶原料的产量和质量。
2、降雨量
凤凰山地形从北向南,由高山过流到丘陵、谷地、平原,面向南海,距离南海只有几十公里,因此,受热带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,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,特别是东南方的山峰比较低矮,有利于南海暖湿水汽的进入,而产生抬升冷却作用造成大量降雨,使凤凰山区成为多雨地区。所以,自古以来有“高山多雨”之说。凤凰镇一般年份降水天数为140天,历年平均降雨量为2161.1毫米,比本地平原偏多382. 8毫米.每年雨季多集中在4-9月,除12月份和1月份的雨量少于50毫米外,其余各月份均大于100毫米。日最大降雨量200毫米,多分布在7-9月份的台风暴雨降水过程。空气相对湿度为80%。这些数据说明,凤凰茶区的水分条件非常优越,为春、夏、秋、雪名茶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水分生长条件。
3、气温
凤凰镇地处北回归线之北(即北纬23度53分),跟北回归线不远,距离南海也不远,受海洋暖湿气的影响,常年春天吹东南风为主,偏北风少;夏天东南风最多,北风最少;秋天吹东风;冬天吹北风。因此,属于南亚热带气候,湿和凉爽,常年平均气温在20℃至22℃之间。也由于所处的纬度低,每年的霜期不长,一般只有2至3次,每次3至4天,多发生在小寒至大寒期间或大寒至立春之间。所以,素有“夏无酷暑,冬无严寒”之称。这恰恰适合茶树喜温喜湿的特点。但有时候,因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关系,微域气候的差异也很明显,,各个村落的气温也有差异。东兴村年平均气温20℃,东尝村19.5℃,老君留村18.9℃。在同一茶山上,也常出现春季山脚的茶树新梢已展开1-2片新叶,山腰的茶树茶芽才开始萌动,而山顶的茶芽还在休眠的现象,这样,便有“十里不同天”之说,特别是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(气温),据测量记录资料载:气温递减率是高度上升100米时,气温便下降0.4℃至0.5℃,也由于山峰高耸,云雾多,造成日照时间短,直射光少,漫射光多,昼夜温差3-4℃(冬天昼夜温差8-10℃)给茶树积累有机物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。
4、土壤
凤凰山的形成至今,年代久远,岩石风化较深,表层物理风化不断发展,凤凰茶区的土壤属红壤和黄壤,有不少茶园的表土层是由片麻岩、沙岩、花圃岩风化形成的,表土颜色灰色或灰棕色,矿物质不断分解而贮藏于土地之中;另一方面,地面上的动物、植物的生生死死无数的尸体和粪便、枯枝落叶的堆积、腐烂,使土地腐值质不断增加年积月累,使土层深厚,富含有机质,甚适合茶树生长,使茶树有充分的养料。但在地震、山体滑坡或山洪冲积等情况下,各处的土地厚度、所以的成份、数量都有差异,因此,造成各处的茶叶质量的差异。
但当前风凰茶区的土壤肥培管理存在二个间题,一是水土流失,特别是夏季暴风雨,地表径流冲刷表土,造成表土流失,茶根露出,严重影响产量。